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数据中心高能耗成为限制算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为引领IT产业绿色转型,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中央预算内节能减碳投资特别管理办法》、《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支持IT基础设施和设备改造等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等方式进行节能减碳改造。这一系列强烈的政治信号正在引起资本市场的重新思考。数据中心的投资价值。绿色算力这条潜力巨大、每年可节省数千万美元的黄金大道,如今正受到资本的关注。近日,嘉实基金ESG投资研究负责人韩晓阳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低碳数据中心因政治限制而逐渐内部化,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核心驱动力。 “减碳就是降低成本”正在成为行业共识。她认为,随着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标准的出台以及绿色电力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能源密集型行业正在实现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的战略跨越,这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逻辑和机会。投资绿色算力有哪些可能性? ’21世纪》:随着AI算力投入的增加,数据中心会消耗多少能源?韩晓燕:未来80%的场景将基于人工智能,繁忙的计算资源将由智能计算中心提供。据预测,2023年至2028年,我国通用计算能力和智能计算能力五年年均增速预计将分别达到18.8%和46.2%。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算力正在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主要驱动力。高密度智能计算中心成为吸收大量AI算力的必然选择,从而产生更高的功耗要求。据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202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分别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51%和1.63%分别为3个。到2025年,数据中心能耗预计将比2022年增加2至3倍,占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2%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 《21世纪》:资本如何看待绿色计算能力投资的价值?韩晓燕:在推动全球“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中心的绿色化、低碳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国家政策的严格限制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碳中和需求正在推动数据中心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另一方面,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已成为全球共识。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地出台具体政策和能效目标,以确保数据中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国家有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节能降耗。 2025年6月,日本首个绿色数据中心评估国家标准《Ce Assessment Green Data Centers》正式实施,为我国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维护和评估提供了依据。提供标准化指导。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涵盖通信、互联网、能源、金融、智能计算等领域,覆盖“西部计算”工程各主要核心节点。与此同时,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制定净零排放和减排目标,并致力于覆盖整个价值链(包括范围3)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意味着上游和自营数据中心将感受到来自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的压力和需求。关于减少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是科技行业实现减排的重要一步,因为数据中心的碳排放占科技和互联网企业整个价值链碳排放的很大一部分。截至2024年,全球收入排名前2000强的企业中,有37%建立了净零碳排放,覆盖了范围一、二、三全部。未来,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将在运营和供应链上加入净零排放阵营,从而从需求端推动数据中心脱碳。从运营成本角度来看,在数据中心10到15年的生命周期中,电力成本约占总运营成本的70%。因此,降低电力成本是提高数据中心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您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来减少电费。这使得绿色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政策合规要求不是,而是满足广泛绿色需求、重塑行业成本结构、定义未来竞争力的核心价值。近两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加速期,全球各大模型之间的竞争步伐加快。国家模型也在不断发展,DeepSeek 等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随着大规模AI模型迭代不断加速,模型训练的投资胃口和需求急剧增加,这也导致了算力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国内外各大厂商加大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启IT基础设施高投资时代。从产业和商业化进程来看,上游算力是AI产业链中更安全的方向。凭借更强大的AI模型和更高的能效标准,进一步对计算能力、互联性、存储、节能和碳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例如,先进工艺、光模块、机柜、低温液体和绿色能源的需求预计将快速增长,提供中长期投资机会。 21世纪资本配置的三个核心要素:“减碳就是降低成本”。数据中心碳排放主要发生在哪里?哪些环节才是减排的真正关键?韩晓燕: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主要处于运营阶段。建设和运营阶段分别约占碳排放的10%和90%。运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是与外购电力相关的间接排放。根据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所的计算,取PUE(电力使用效率)=1。以图5为例,数据中心总功耗中,IT设备约占67%,冷却系统功耗约占27%,服务器约占设备功耗的50%,存储系统约占35%。数据中心的减排主要来自绿色、低碳的计算设备,如性能优化、服务器和存储高效设备的开发和实施。液体冷却技术的技术节能以及智能手机等运营商的计算能力也是如此。允许运行、维护等的应用。 《21世纪》:绿色算力投资地图显示,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消耗侧)是主要路线。评价体系应包含哪些重要指标?韩晓燕:数据中心脱碳的主要目标是节能、提高能源消耗效率,而降低PUE是关键短期内最直接的方式。 PUE是数据中心总能耗与IT设备能耗的比值。该值越接近1,能源效率越高。如今,政策层面明确了严格的PUE要求,节能项目正在被逐步淘汰,从产业准入和运营成本上来看,节能数据中心的使用可能性越来越小。这些点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电力成本约占数据中心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的70%。能源效率的差异直接影响利润水平。 2024年7月,各国出台了基于数据中心能效的分级能源定价政策,北京、上海等地明确提高了高PUE项目的电价,倒逼企业进一步提高能效。例如,北京将增加电力对PUE大于1.35的项目电价提高0.2元/千瓦时,上海对PUE大于1.7的项目电价提高0.5元/千瓦时。能源效率的好处已成为明显的成本效益。然而,仅使用PUE来衡量能源效率的局限性已逐渐变得清晰。 Meta等大公司数据中心的PUE已降至1.08。如今,提高能源效率需要综合考虑能源类型、碳排放控制等多方面指标。为此,业界正在推动构建包括碳利用效率(CUE)、可再生能源利用率(REF)、制冷效率比(CER)等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从“单一能效”走向“能源与汽车协同效应”。《21世纪》:如果说提高能效是“省钱”,那么使用绿色电力就是“开辟世界”。看来这辆卡车需要更大的投资,投资回报模式有效吗? 韩晓燕:与用电侧提高能源效率相比,供电侧替代清洁能源是实现碳排放彻底削减的根本路径,其长远重要性将超越提高能源效率。目前,日本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政策方向明确。《关于深入实施“数据东进与计算”的意见》西部地区《加快国家综合算力网络建设工程》要求数据中心绿色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2025年底前全国中心节点新建基调。《绿色数据中心》《公共采购需求标准(测试)》明确数据中心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逐年增加。 2025年、2027年和2030年的最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别为30%、50%和75%。到2024年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均超过50%,总发电量占比32%,成为发电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部分太阳能和陆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低于热能,使其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来源。绿色能源消费的经济性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以内蒙古霍林格数据中心集群为例,预计2023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到47%,通过绿色能源交易与自建自用相结合,电费将降至0.32元/元。比当地一般工商业电价低0.13元/千瓦时三城市费率。据测算,如果绿色电力比例能够提高到80%,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省电费约6000万元,经济效果显着。 《21世纪》:我们看到一些有远见的资本开始更加关注数据中心的选址和整体环境的协调。真的能获得投资回报吗?韩晓燕:环境优化结合选址和自然条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绿色能源消纳能力,形成能源消费与能源供应的协同效应。数据中心由于其高加热特性而消耗大量的冷却能量。如果您的数据中心位于寒冷地区或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冷却能源,减少冷却能耗。此外,通过位于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可以就近消纳绿色能源,减少传输损耗,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还需要探索利用余热的可能性。在规划园区数据中心时,必须优先考虑数据中心周边建筑的热需求,以实现最佳耦合、精确冷却和高效余热分配。例如,如果您的数据中心位于东北、西北或青藏高原,自然水冷可以为您的数据中心节省50%以上。数据中心低碳转型的驱动力正在从政策合规和社会责任转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中长期价值提升。金融、互联网等下游客户对绿色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承诺到2030年实现自身及其供应链的碳中和,数据中心必须提供低碳服务。同时,国家标准《绿色数据中心评估》的出台,为行业提供了规范指导,将绿色数据中心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低碳数据中心不会是单一技术或政策的结果,而是通过能源消耗、能源供应和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协调来实现。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兼顾短期能效提升和长期绿色能源替代,依靠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实现从“高耗能”到“绿色”的跨越,为全球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信息由合作我提供迪亚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